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|大德村辦公處

  • 村 長:張文秋
  • 村幹事:黃太郎
  • 地 址: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54號
  • 電 話:05-5912039

本村介紹:

本村位於大埤鄉之西南方隔線道157線,華興溪分別和嘉義縣溪口鄉大林鎮相隔,由前寮、新街蘆竹後等三部落組合而成,面積為3.2472平方公里。

本村因地理位置優越,有國家三級古蹟三山國王廟,為鄰近53村庄之信仰中心,至於大埤鄉的特產「酸菜」為眾所週知,全鄉酸菜專業區亦設置於本村,另

本村「蘆竹後」部落目前尚保有完整「張氏宗祠」頗值得參觀。

景點介紹:

「三級古蹟三山國王廟」

    三山國王廟位於大埤鄉大德村新街(太和街)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是典型的閩南式寺廟,廟內建築均出自名師手藝,不論交趾陶、石牆、石柱、木樑、木柱皆是雕樑畫棟,頗具歷史價值。並經內政部審定列入國家三級古蹟加以保護。
  值得一提的是:兩座飽受風霜的石獅,齜牙咧嘴的是公獅子:歪頭閉嘴是母獅子。據說慈禧太后執政後,下令母獅子一律張嘴。爾後閉嘴摸母獅子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。
  目前三山國王廟成立管理委員會,每年編列經費作社會急難救濟慈善事業,清寒獎學金,推行社教不遺餘力,深獲各界好評。

酸菜王國-「酸菜專業區及大埤酸菜館」

     「酸菜」是本鄉的主要特產,酸菜未醃漬前原料稱之「芥菜」,屬十字花科,品種繁多,目前全省各地均有零星栽種,其中又以雲林縣大埤鄉及周邊地區種植面積較多,每年總數在一千五百公頃以上,本鄉不管在種植面積或酸菜產量均高居全省第一位,不但為農民帶來豊潤的經濟收益,也因而讓本鄉享有「酸菜王國」的美譽。
  酸菜為本鄉之特產,雖然為農民帶來不少經濟利益,但農民為了減少工資及搬運成本,醃製桶大多數設置於田間或社區,醃製後含鹽量高之廢水未做適當處理就排入溝渠溪流,因而鹽分滲入泥土造成土壤鹽化,嚴重破壞土壤成分,且醃製完成後切除之殘渣任意丟棄,嚴重妨礙排水系統及環境衛生,實為酸菜產業之一大隱憂。
  鄉公所為了解決酸菜醃製後產生的汙染,向中央申請經費於大德村縣道157線路旁設立『酸菜專業區』,採集中處理及現代化防汙設備,以降低汙染情形,希望日後完工啟用後,能讓本地的酸菜產業更具競爭力和特色,讓這酸菜產業能永續經營。
  黑色鹽山:在台灣鹽山除眾人皆知的七股外、『大埤的黑色鹽山』已日日在長高中。由政府花了二億多元的酸菜專業區,運作後已將原會流入土壤及地下水的鹽份,經由高科技環保技術以結晶的黑色鹽山形態截留利用,把美麗田園留給子孫。

酸菜的產製過程

       本鄉農民通常在二期作收割完畢後,開始栽植芥菜,約長到七十天前後,結球狀時,再顧請工人用鋤頭將整顆芥菜鏟割採收,置放於田間暴曬約一天時間,將部份水份蒸發掉,再經農用搬運車載回醃漬地點處理醃製。酸菜的醃製過程極為繁複及耗時費日,首先必須將直徑約三公尺,高約五公尺深的圓狀大水泥桶,清洗殺菌完畢,後再將運回的芥菜,用人工接力方式,逐一丟入大圓桶內,醃製時必須一層芥菜一層鹽巴,逐序堆壘至超過桶面約數尺高,再用一塊大塑膠布覆蓋其上,最後再以上百粒重達數十斤重的大石頭壓榨密封,使水份溢出,再經過約四十五天的發酵後,始可開封。農婦此時將一顆黃橙橙,味道香醇爽口的酸菜,從桶裡一一取出,經加工處及殺菌等過程,最後成品分級包裝,即可上市。
  大埤酸菜館:位於專業區內,收集大埤地方代表性農作物例如芥菜(酸菜未醃漬前原料稱之)為主、蝴蝶蘭、水稻為輔…等,各作物之農具及酸菜醃製過程所需設施,以及收集大埤地區鄉土文化史資料,以便保存散落鄉土傳統產業文化。